第686章 鳗鱼订单(1 / 3)

陆豪看着林斌,缓缓吐出了两个字。

“海鳗!”

此话一出,一旁的张建春倒吸一口凉气。

他早就预料到,这次的订单不简单。

可没想到,陆豪张口就要海鳗这种鱼。

海鳗,又称鳗鱼,身体延长,锥形的鱼头,鱼体趋于圆柱形,体表无鳞,背鳍、臀鳍、尾鳍发达并且相互连接,在水下游速极快,属于性格凶猛的肉食鱼。

主要以虾蟹和小型鱼类为食!

他们沿海地区的海鳗,只有两种,一种叫白鳗,又称倭国鳗鲡,单条体重能达到二到四斤不等,少数个头大的能达到六斤以上。

这种鳗鱼属于高档海鲜,价格非常昂贵。

另一种则叫星鳗,俗称康吉鳗,因为表皮有细小的星点而得名,相比于白鳗,体型更小,单条一斤到两斤。

价格相对要低,属于县城居民日常的消费品。

虽然陆豪没说是要哪种,但大概率是白鳗。

要只是星鳗的话,不值得陆豪亲自跑来一趟。

林斌闻言微微抽了一口烟,脑袋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。

上一世,江清雪死后,他消沉一段时间后,意识到想致富的第一件事,就是离开家乡。

当时,他用仅剩的一点钱,流落到了沙洲市里,靠着在码头搬鱼获,赚点伙食费。

在此期间,他就听到了一条本地的“笑话”。

讲的就是沙洲市新建的冷冻厂,才开业一个月,就倒闭了。

这对于寻常百姓来说,绝对是茶余饭后的谈资,以现在双轨制的导向下,沙洲市冷冻厂属于绝对的铁饭碗,竟然一个月就倒闭了。

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,绝对是天大的笑话。

后来他发达之后,偶然想起这件事,才看出了问题所在。

在现在的时代下,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,国内急需要外汇储备,用来进口工业设备、先进技术和能源。

“国家需要”,自然就成了各地区国营企业和政府的核心考核指标。

沙洲市本来就沿海,作为外贸的前沿站,创汇是唯一的使命。

沙洲冷冻加工厂应运而生,目标就是为了出口服务。

像沙洲冷冻加工厂之类的厂子,绝大多数都是由地方财政扶持投建。

要是不能创造外汇收益,工厂不仅会被收回补贴,甚至会直接关停!

他要是没记错的话,这个时候,沙洲冷冻加工厂应该是刚成立,而成立的第一笔订单,就是导致工厂最后倒闭的原因。

五吨倭国海鳗订单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